為何12年國教是台灣學生擺脫「考試機器」命運的希望?全因這一套成績「特殊評分法」 新課綱以「素養」為主軸,期望帶領學生主動自發學習,評量方式也隨之調整。其中,在會考出現愈來愈多結合生活情境題目,這類題目被認為是新型態的「素養題」。 然而,台師大心測中心主任陳柏熹卻強調:「不用被『素養』這個名詞框架,素養強調能解讀、解決現實中的問題,也就是應用類的試題,學生除了具備知識,重要的是運用知識回答每種發生的狀況和問題。」從基測時代考題就很常出現這類題型,只是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