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天

18 12 月, 2024

3C看太多害近視? 眼科醫曝「真正元兇」:超乎想像

首圖 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張慈恩報導】近年幼童近視比例攀升,許多家長將矛頭指向3C產品。然而,眼科醫師指出,造成幼童視力惡化的真正原因,可能超乎家長想像。 假性近視 恐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惹禍 一位3歲多男童近日被診斷出「假性近視」,家長立即打算取消每天半小時的電視時間。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何建賢主任表示,造成近視的主因並非單一3C產品,而是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」。近視成因與生活…

人工電子耳降低聽損失智、語言學習風險! 但「這些情況」不適用

首圖 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王冠廷報導】能夠聽見聲音對我們的一生極其重要,隨著科技發展,民眾長期戴耳機有機會導致聽力損害、老年聽損未改善者可能增加腦部退化的風險,而新生兒如具有先天性聽損則會嚴重影響語言學習及腦部發展。 人工電子耳 改善聽力問題 食藥署指出,不同生理部位的損害對聽力的影響也不一樣,有些病患可以透過簡易的治療恢復,有些須利用助聽器放大聲音,有些則需要透過電子耳來…

老翁服用抗凝血藥物憂攝護腺手術風險 「1微創手術」成功解決排尿障礙

首圖 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王冠廷報導】73歲的王先生一直受到解尿解不乾淨、夜尿2~3次的困擾,長期服用藥物但改善有限,只能勉強撐著忍受不適。直到最近他有好幾次突然無法解尿,才到急診室放置尿管,檢查發現他的攝護腺已經從最初的60公克增大到80公克,因此多次發生尿滯留。 服用抗凝血藥物 憂傳統電刀手術風險 王先生聽說傳統電刀手術雖然效果不錯,但很容易流血而再次住院,特別是他中風…

今年最小腸病毒重症!僅出生5天大 醫曝新生兒易染2型別注意重症前兆

首圖 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吳儀文報導】國內腸病毒進入冬季後仍處於流行期,不過近期疫情出現了下降趨勢,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,上一週腸病毒疫情與前一週相比下降了20%,但目前尚未脫離流行期,疫情還是近十年來同期最高。 另外,上週國內新增一例克沙奇B3型腸病毒重症個案,出生後第5天就因感染腸病毒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,是今(2024)年最小的腸病毒重症病例,提醒民眾這段期間依然要注意腸病…

從瓊瑤事件看「善終權」 醫:每位病患都值得被尊重 別讓愛變成折磨

首圖 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黃嫊雰報導】知名作家瓊瑤12月4日於淡水家中離世,享壽86歲,11日舉行花葬長眠陽明山。瓊瑤因目睹丈夫平鑫濤生前臥床多年、依賴插管維生,晚年積極提倡善終權,更留下遺書寫道「不想聽天由命」,想為人生最後的大事「作主」,再次引起社會對「善終權」的熱議。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出,瓊瑤正是以自己的生命教育民眾,每個病患在疾病死亡過程不可挽回時…